广州海珠区旅游宝藏地全攻略

2024-12-26

海珠区的明珠:领略多样魅力

海珠区,这片位于广州市南部的土地,宛如一颗镶嵌在珠江之畔的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北部与荔湾、越秀、天河区隔江相邻,东部、西部、南部分别与黄埔、荔湾(原芳村)、番禺区相望,区域主体为海珠岛,还有官洲岛和丫髻沙岛点缀其中。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广州市通往珠江三角洲各市、县以及深圳、珠海经济特区的重要通道,亦是市内重要的水路航道枢纽。

海珠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春秋时期为百越地,历经岁月变迁,秦汉时属番禺县,隋唐时属南海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人文故事。从古老的村落遗迹到传统的岭南建筑,无一不诉说着往昔的岁月。这里不仅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见证了商贸往来的繁荣昌盛,黄埔古港的帆影摇曳,承载着中外交流的辉煌历史;同时也是革命精神的传承之地,红色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的激昂场景,南石头监狱中革命志士的不屈抗争,都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抹壮丽的色彩。

在这片充满历史底蕴的土地上,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海珠区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无论是现代感十足的地标建筑,还是宁静秀美的自然公园;无论是古色古香的历史遗迹,还是充满活力的创意园区,海珠区都能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好体验,感受到它独特而迷人的魅力。

一、历史古韵:岁月沉淀的文化瑰宝

(一)黄埔古港:海上丝路的辉煌印记

黄埔古港,位于海珠区石基村,北临新港东路,南隔黄埔涌与仑头相望,西临东环高速公路,东隔珠江与长洲、深井相望。这座古港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历史老人,静静地诉说着广州 “海上丝绸之路” 的繁荣昌盛。早在宋代,黄埔村就已在海外贸易中崭露头角,成为 “海舶所集之地”。南宋时期,此地更是商船云集,一片繁忙景象。明清以后,随着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乾隆二十二年(1757 年),清廷撤消了江、浙、闽三海关,仅保留粤海关,指定广州为唯一对外贸易口岸,黄埔村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逐步发展成为广州对外贸易的外港,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据《黄埔港史》记载,从乾隆二十三年(1758 年)至道光十七年(1837 年)的 80 年间,停泊在黄埔古港的外国商船多达 5107 艘,其繁荣程度可见一斑。著名的瑞典 “哥德堡号” 商船、美国 “中国皇后号” 商船等都曾在此停靠,无数的瓷器、丝绸、茶叶等中国特产从这里运往世界各地,同时也带回了异域的文化与珍宝,成为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素有 “粤海第一关” 的美誉。

如今的黄埔古港地区,已被精心打造为一个集展示、传播、娱乐、休闲于一体的 “文化公园型景区”,分为纪念展示区、古港公园区、栈道餐饮区及村头广场区四个功能区。当您从西边公路踏入黄埔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耸的现代牌坊,其上刻着 “凰洲” 两个大字,庄严肃穆,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往昔的辉煌。村之南边,紧靠珠江支流处,还有一座刻有 “凤浦” 二字的彩牌坊,两座牌坊遥相呼应,见证着黄埔村的岁月变迁。沿着道路前行,便可抵达纪念展示区,这里由黄埔税馆、永靖营(兵营)、买办馆、夷务所和展示街组成,其中黄埔税馆是整个建筑群中的重中之重。税馆内,陈列着各种历史文物和资料,向人们展示着当年海关的繁忙景象以及对外贸易的严格管理制度。兵营处设有营房、瞭望台、兵器架等,虽历经岁月洗礼,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年军队的威严和守护港口的重任。

漫步在古港公园区,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清幽的小径蜿蜒其中,让人不禁沉醉在这宁静而祥和的氛围里。栈道餐饮区则是美食爱好者的天堂,这里汇聚了各种地道的广州小吃和特色美食,如艇仔粥、黄埔蛋等,让您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浓的广州风情。村头广场区时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热闹非凡,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传统的岭南舞蹈、音乐表演等,深入体验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黄埔古港,不仅是一处历史遗迹,更是广州海上贸易辉煌历史的生动见证。在这里,您可以穿越时空,感受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与喧嚣,领略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火花,品味历史与现代交织的独特韵味。

(二)中山大学南校区:学术与历史的交织

中山大学南校区,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 135 号,占地 1.208 平方公里,这片校园犹如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承载着深厚的学术底蕴和悠久的历史传承。其前身是原岭南大学校园,历经岁月的雕琢,已成为华南地区首家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大学校园,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走进校园,仿佛踏入了一座宁静而典雅的学术殿堂。校园内绿树成荫,花草繁茂,古朴的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其中,每一块砖石、每一片瓦砾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沿着中轴线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怀士堂,这座百年建筑又称小礼堂,其外观典雅庄重,红墙绿瓦,飞檐斗拱,尽显岭南建筑的独特风格。怀士堂前,孙中山先生手书的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校训,字字铿锵有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追求真理、奋发向上。当年,孙中山先生曾在此发表演讲,勉励青年学生 “立志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其声音仿佛仍在礼堂内回荡,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感受到那份厚重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马丁堂位于中轴线东侧,于 1906 年落成,是康乐园内第一栋永久性建筑,亦是中国较早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奠定了康乐园建筑的风格基调。其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方元素,红墙映衬着绿树,显得格外古朴而庄重。现堂匾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为费孝通先生所题,为这座古老的建筑增添了一份学术的光辉。格兰堂有 “大钟楼” 之称,自落成之日起,便一直是学校的行政办公场所。楼顶的大钟高高耸立,钟声悠扬,仿佛在诉说着校园的历史变迁。格兰堂一楼现为中山大学校史陈列馆,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生动地展现了中山大学从创立之初到如今的辉煌历程,让人们能够深入了解这所百年学府的发展脉络和文化底蕴。

陈寅恪故居位于东北区 309 号,原名为麻金墨屋。这是一座具有浓郁岭南风格的建筑,庭院清幽,绿树环绕。国学大师陈寅恪曾在此居住和讲学,他在这里坚守着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中国的学术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如今,故居内陈列着陈寅恪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学术著作,让人们能够近距离感受这位学术巨匠的思想光辉和人格魅力。黑石屋建成于 1914 年,曾为岭南大学首位华人校长、著名教育家钟荣光的寓所,现为中山大学贵宾楼。这座建筑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其建筑风格也别具一格,融合了中西方的建筑元素,屋内的陈设和装饰依然保留着当年的风貌,让人仿佛能够看到钟荣光先生在此生活和工作的情景。

中山大学南校区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历史文化的传承之地。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学术氛围,领略到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体会到中山大学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校训的深刻内涵,收获知识与心灵的双重滋养。

(三)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革命风云的见证

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坐落在广州市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 18 号,犹如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默默地讲述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其前身是兴建于 1906 年的广东士敏土(水泥)厂办公楼,1917 - 1925 年间,孙中山先生曾两次在这里建立大元帅府,领导中国民主革命,使其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标建筑。

整个纪念馆总占地面积为 8020 平方米,由南北两座主体大楼、东、西广场和正门等组成。两座主体大楼为三层券拱的殖民地式建筑,兼具岭南风味和西式风情,是中外建筑艺术的结晶。大楼的外观气势恢宏,黄色的墙体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庄重,精美的雕花和券拱设计展现了当时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

南楼设 “帅府百年” 复原陈列,通过精心复原 1923 年至 1925 年间大元帅府的各个处室和房间的原貌,将孙中山先生以及其他历史人物在大元帅府当年的办公和生活情景生动地呈现在人们眼前。走进这些房间,仿佛能够看到孙中山先生在办公桌前审阅文件、与革命志士们商讨国家大事的身影,感受到他们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而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北楼为陈列室,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字、图片、实物,结合音像等多媒体效果,全面而深入地展示了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建立三次政权的方方面面。从辛亥革命的筹备到护法运动的兴起,从黄埔军校的创立到北伐战争的部署,每一个历史事件都在这里得到了详细的呈现,让人们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伟大实践,深刻体会到那段革命历史的艰辛与辉煌。

馆内现设有 “帅府复原”“捍卫共和复兴中华 —— 孙中山三次在广东建立政权”“一个澳洲建筑师的中国情结”“帅府名人” 等基本陈列展览,藏品数量多达 1 万余件(套),其中珍贵文物 710 件(套)。这些文物包括孙中山先生的手迹、书信、照片以及与革命相关的武器、旗帜等,每一件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是研究中国近代革命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此外,纪念馆还会定期举办各种专题性的展览,围绕红色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海丝文化和创新文化等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 “博物馆的力量” 主题演讲大赛、广州地区博物馆研学启动仪式、帅府实景戏剧工作坊等,让人们能够从多个角度深入了解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不仅是对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辈的深切缅怀,更是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阵地。在这里,您可以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那段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领略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志士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汲取奋进的力量,激励自己在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现代风华:都市魅力的闪耀名片

(一)广州塔:小蛮腰的璀璨风姿

广州塔,这座位于广州市海珠区阅江西路 222 号的建筑,宛如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亭亭玉立在珠江之畔,是广州的地标性建筑,昵称 “小蛮腰”。其总高度达 610 米,是中国第一高塔,世界第三高塔,共 39 个楼层,总建筑面积 102000 平方米。广州塔于 2005 年 11 月动工建设,2010 年 10 月建成并投入营业使用。它的设计独具匠心,主体是以钢骨混凝土核心筒作为轴心,外部由 24 根钢立柱、46 道钢圆环和斜撑交叉的钢结构构成,整体呈现出 “纤纤细腰” 的独特造型,犹如一个扭腰回眸的窈窕淑女,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广州塔不仅外观迷人,其内部更是充满了惊喜与刺激。这里拥有都市观光、高空游乐、时尚餐饮、婚庆会展、影视娱乐、环保科普、文化教育、购物休闲等多功能。主要景点包括 488 米户外观景平台、极速云霄、摩天轮、白云星空观光大厅等。乘坐高速电梯,瞬间便可抵达观景平台,将整个广州市区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珠江蜿蜒流淌,城市的繁华与活力一览无余。极速云霄速降项目,让您体验心跳加速的极致快感,感受自由落体的惊险刺激。摩天轮犹如一个个梦幻的水晶球,缓缓上升,为您带来 360 度的城市全景视角,浪漫而惬意。白云星空观光大厅,白天阳光透过玻璃幕墙洒下,明亮而温暖;夜晚灯光璀璨,如繁星点点,营造出梦幻般的氛围。

广州塔先后荣获 2010 - 2011 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菲迪克百年重大建筑项目杰出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并入选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名单,是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也是 “羊城新八景” 之一。它不仅是一座建筑奇观,更是广州这座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象征,见证了广州在科技与文化领域的卓越成就,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打卡,成为人们心目中广州的代表性名片。

(二)珠江琶醍啤酒文化创意艺术区:文艺与休闲的碰撞

珠江琶醍啤酒文化创意艺术区,全名珠江・琶醍啤酒文化创意艺术区,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琶洲岛的西北部,北面珠江,西邻广报中心,东侧为千亿级互联网创新集聚区。这片充满创意与活力的区域,其前身是珠江啤酒厂,1985 年正式建成投产,曾是中国第一个引入国外全套设备和生产技术的啤酒工厂,在中国啤酒行业享有 “南有珠江” 的美誉。

艺术区将工业年代的货运码头改造成为游艇、观光游船可以停靠的水上交通码头,营造出生态与景观兼容的优质城市公共空间。这里巧妙地将啤酒文化与创意艺术相融合,集合了生产研究、策划、咨询、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是中国华南地区唯一一家将欧式啤酒文化、岭南文化、泛珠三角地域文化以及珠江啤酒企业文化融会贯通的综合性啤酒文化博物馆。园区内保留了众多独特的工业元素,如锅炉间、煤棚、麦芽筒仓、水塔、烟囱、工业管线等,这些工业遗迹与现代创意建筑相互映衬,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建筑景观。

在珠江琶醍,您可以漫步于艺术与工业融合的大型文化广场,欣赏全钢结构打造的后现代风格展览空间,感受浓厚的艺术氛围。这里还拥有众多特色酒吧、餐厅,如 “Pier One・琶醍壹号” 法国餐厅、琶醍码头江景吧、Suns 尚酒吧等,提供从法国美食到巴西美食等多种国际美食体验,让您在品味美食的同时,还能欣赏到 800 米长的一线迷人江景。此外,艺术区每年还会举办国际啤酒节、美食节、音乐节、时尚艺术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着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成为广州夜生活的热门打卡点,展现出广州现代都市的时尚与活力,让人流连忘返。

三、自然生态:城市中的绿色氧吧

(一)海珠湖公园:水韵生态之美

海珠湖公园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城市新中轴的南段,与珠江新城 CBD 处在同一条线上,宛如一颗镶嵌在城市中的明珠。公园面积达 2248.3 亩,其中湖心区 1422.6 亩(水面面积 795 亩,陆地面积 627.6 亩),绿化配套用地 825.7 亩。它是海珠区首个水利与生态相结合的大型建设项目,兼具调洪蓄涝、污水治理和生态环境营造等多重功能,在城市的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海珠湖由内湖和外湖组成,外湖由石榴岗河、大围涌、大塘涌、上冲涌、杨湾涌、西碌涌共 6 条河涌相连,宛如一个 “玉环”,环抱着圆形的内湖,这一独特的景观被形象地比喻为 “金镶玉”。湖区与果园共同构成了广州市中轴线南段的 “生态绿轴”,成为名副其实的广州 “绿心”,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公园内自然景观丰富多样,四季景色各异。春日里,数千株宫粉紫荆竞相绽放,形成一条如梦如幻的 “宫粉紫荆花道”,如粉色的云霞飘落人间,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微风拂过,花瓣纷纷扬扬,为大地铺上一层浪漫的花毯,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拍照打卡;夏日,湖面荷花盛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的美景在这里生动呈现,荷叶田田,荷花亭亭玉立,有的粉嫩娇艳,有的洁白素雅,清香四溢,让人心旷神怡;秋季,湖边的落羽杉逐渐变色,从翠绿转为金黄、棕红,为公园增添了一抹浓郁的色彩,宛如一幅绚丽的油画,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美不胜收;冬日,暖阳洒在湖面上,水鸟在湖中嬉戏,给寒冷的季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它们时而潜入水中,时而振翅高飞,成为海珠湖一道灵动的风景线。

海珠湖还是众多候鸟的栖息地,湖心岛又称雁来栖,岛上栖息着多种珍稀鸟类。观鸟栈道是公园内的绝佳观鸟点,游客可以在这里借助望远镜观察鸟儿的生活习性,欣赏它们的优美姿态。湖中的水生植物种类繁多,水松、芦苇、睡莲、浮萍等生长茂盛,它们不仅为鸟类提供了栖息和觅食的场所,也共同营造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水生生态系统,维持着湖泊的生态平衡。

在海珠湖公园,游客可以选择多种休闲方式。沿着环湖道路漫步,全程 2.65 公里,可将公园的美景尽收眼底,一边欣赏着湖光山色,一边呼吸着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也可以租借单车或电瓶车,骑行在绿树成荫的小道上,享受微风拂面的惬意;还可以乘坐观光小火车,30 元 / 人,绕湖一圈约 25 分钟,轻松游览整个公园。此外,公园内的竖德生活馆也是游客休闲的好去处,一楼餐饮区提供各种美食和饮品,二楼图书区、儿童游乐区适合亲子阅读和玩耍,三楼茶空间、四楼户外露台则是品茶赏景的好地方,让人在游玩之余能够放松身心,享受悠闲时光。

海珠湖公园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多样的休闲活动,成为广州市民休闲娱乐的热门场所,也是展现海珠区生态之美的重要窗口,让人们在繁华的都市中寻得一片宁静的自然天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与馈赠。

(二)海珠湿地:城市绿肺的清新画卷

海珠湿地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东南部,广州新中轴线南段,距广州塔仅 3 公里,面积约 1100 公顷,被誉为广州 “绿心”,是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这片湿地主要由海珠湖及 39 条河涌组成,属于典型的江心洲与河流、涌沟、果林镶嵌而成的复合湿地系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资源使其成为城市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海珠湿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其前身为万亩果园,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曾经,这里是广州城区最大的果林集中种植区,果树成林,四季果香。1991 年,广州市政府首次把万亩果园定位为广州 “南肺”,2000 年,被划定为果树保护区,足见其在城市生态规划中的重要地位。2012 年,海珠湿地开始进行保护和建设,致力于恢复和提升湿地的生态功能,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已成为一个集生态保护、科普教育、文化传承、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公园。

湿地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截至 2023 年 1 月,湿地率达 79.4%,记录有维管束植物 146 科 835 种;动物 270 科 888 种,包括昆虫类 155 科 536 种,两栖类 5 科 8 种,爬行类 11 科 22 种,鸟类 53 科 187 种,哺乳类 4 科 8 种,鱼类 18 科 60 种,底栖动物 24 科 67 种。其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 1 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鸿雁、水雉、鸳鸯、白胸翡翠、褐翅鸦鹃、画眉等 27 种,IUCN 红色名录中华花龟、平胸龟、中华鳖等 20 种。这些丰富的生物种类在湿地内繁衍生息,形成了一个完整而稳定的生态群落,为研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提供了宝贵的样本。

海珠湿地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它就像城市的 “净化器” 和 “调节器”,能够调节广州城市气候、净化城区空气、调控城市水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与白云山并称为广州中心城区的两大生态屏障,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生态基础。

走进海珠湿地,仿佛进入了一个绿色的世界。这里绿树成荫,河涌纵横交错,果林郁郁葱葱,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湿地广场宽敞开阔,是游客集散和举办活动的重要场所;绿心湖湖水清澈,周围植被环绕,景色宜人,是湿地内的核心景观之一。游客可以漫步在湿地的小径上,欣赏着沿途的自然风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也可以乘坐画舫船,在碧波上缓缓前行,欣赏两岸的湿地风光和生态景观,领略别样的水乡风情;还可以选择在福寿果廊驻足,这里种植了各种岭南佳果,如石硖龙眼、红果杨桃等,游客可以近距离观察果树的生长过程,感受海珠湿地的果乡魅力。

对于亲子家庭和学生来说,海珠湿地还是一个很好的科普教育基地。湿地内设有自然学校和科普展馆,通过展示标本、模型、图片等形式,向游客普及湿地知识、生态保护知识以及岭南文化知识,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湿地的重要性和价值,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海珠湿地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还注重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湿地内的标志性建筑岭南牌坊和镬耳屋展示了岭南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古老的建筑元素与湿地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为游客呈现出独特的岭南水乡风情。此外,湿地还会举办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如岭南民俗文化节、湿地音乐节等,让游客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体验到自然与文化的完美结合。

海珠湿地以其独特的生态景观、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重要的生态功能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广州市的一张亮丽生态名片,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游玩,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的好去处,让人们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找到一片心灵的栖息地,共同守护这片城市绿肺,传承生态文明的希望。

四、特色风情:独特魅力的小众之选

(一)小洲村:岭南水乡的诗意生活

小洲村,位于海珠区东南隅,古称 “瀛洲”,四周环水,河网交错纵横,犹如一颗隐匿在繁华都市中的水乡明珠,散发着古朴而宁静的气息。其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元末明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岁月沉淀,是岭南广府地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保存最为完整的水乡,素有 “北有周庄,南有瀛洲” 的美誉。

漫步在小洲村,古桥横跨河涌,流水潺潺相伴,蚝壳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街巷之间,这些蚝壳屋是小洲村的独特标志,它们以生蚝的壳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两两并排组合,再拌上黄泥砌成。蚝壳屋不仅坚固耐用,能抵御岭南的风雨和潮湿气候,而且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冬暖夏凉,不积雨水,不怕虫蛀,体现了古村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如今,这些蚝壳屋已成为历史文化遗迹,见证着小洲村的岁月变迁。

沿着石板路前行,穿梭于古老的街巷,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村内的宗祠建筑众多,如简氏大宗祠、瀛山简公祠等,这些祠堂建筑形制为典型的中国传统民居院落式,以 “大木小作” 构架,梁架结构精美,屋脊和灰雕装饰细腻,展现了精湛的建筑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简氏大宗祠规模宏大、规格颇高,木雕通花板梁承桁、石雕兽形驼峰斗栱、灰塑博古屋脊塑花鸟及卷草等装饰做工精细,彰显着昔日的辉煌与庄严。

小洲村的自然风光同样令人陶醉,村域内绿树成荫,河涌清澈见底,水面上倒映着岸边的绿树和古建筑,宛如一幅诗意的水乡画卷。在这里,您可以放下都市的喧嚣与繁忙,尽情享受这份宁静与悠闲,感受岭南水乡独特的韵味与风情。

(二)十香园:岭南画派的艺术摇篮

十香园,坐落于广州市海珠区怀德大街 3 号,始建于 1856 年前后,又称 “隔山草堂”,是晚清著名画家居巢、居廉的故居及作画授徒之所。这座园林占地面积虽不大,仅 640 平方米,但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遐迩,被誉为 “岭南画派的摇篮”。

园内建筑布局精巧,今夕庵、啸月琴馆、紫梨花馆等主体建筑错落分布,四周以青砖砌墙围成小院,清幽雅致。园内种植着素馨、瑞香、夜来香、鹰爪、茉莉、夜合、珠兰、鱼子兰、白兰、含笑等十种香花,四季芬芳,花香四溢,不仅为园林增添了迷人的景致,更为居巢、居廉兄弟的绘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写生素材,他们在此创作出了许多以花鸟鱼虫为题材的精美画作,其绘画风格在继承前人没骨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 “撞粉”“撞水” 技法,使画面色彩鲜艳、灵动鲜活,独具特色,题材多以花鸟鱼虫为主,兼反映社会民生,构图造型巧出新意,成为清末岭南画坛的主流。

居廉在此设馆授徒,培养了一大批近代美术人才,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陈树人等皆出自其门下。如今,十香园已成为岭南画派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园内设有美术展览区域,通过展示岭南画派的发展历程、画家作品以及绘画技法等,让游客深入了解岭南画派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创新精神,领略岭南画派的博大精深,体会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也为研究岭南画派的历史和发展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五、实用攻略:轻松开启海珠之旅

(一)交通指南

海珠区内交通便利,外部交通也十分便捷。如果您选择乘坐地铁,可以通过广州地铁 2 号线、3 号线、4 号线、8 号线、18 号线等线路抵达海珠区的各个主要景点,如广州塔站、大塘站、万胜围站等,这些站点周边都有多个景点可供游览。公交系统也覆盖广泛,能够满足您的出行需求。对于自驾游客,海珠区有多条主干道,如广州大道、新港东路等,方便您驾车前往各个景区,但需注意景区周边的停车情况,部分热门景区如广州塔,建议提前查询周边停车场信息并规划好停车位置。

(二)旅游季节与时间安排

春季(3 月 - 5 月)和秋季(10 月 - 12 月)气候宜人,温度适中,是游览海珠区的最佳季节。春季百花盛开,如海珠湖公园的宫粉紫荆花道、黄花风铃木等,都是赏花的好去处;秋季天气凉爽,适合户外活动,海珠湿地的落羽杉在此时呈现出绚丽的色彩,为您带来一场视觉盛宴。夏季(6 月 - 8 月)天气较为炎热,但可以选择前往室内景点,如广州塔、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等,既能躲避炎热,又能深入了解历史文化和欣赏城市美景。冬季(12 月 - 2 月)相对较温和,适合漫步在小洲村等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景点,感受宁静与古朴的氛围。

(三)住宿推荐

海珠区内有各种档次的住宿可供选择。如果您想靠近景区,广州塔附近有许多高档酒店和公寓,如广州瑰丽酒店、广州四季酒店等,这些酒店不仅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还能让您近距离欣赏广州塔的璀璨夜景,周边配套设施也很完善,餐饮、购物等一应俱全。琶洲会展中心周边也有不少商务型酒店,适合商务出行和参加展会的游客,如广州琶洲威斯汀酒店、广州南丰朗豪酒店等,交通便利,方便前往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及周边景点。对于追求性价比的游客,可以选择在江南西、客村等地铁站附近的经济型酒店或民宿,这些地方生活气息浓厚,周边有众多美食街和商场,出行也十分方便,能够让您深入体验广州的市井生活。

(四)美食推荐

海珠区美食丰富多样,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口味需求。在琶洲附近,有许多新鲜的海鲜餐厅,您可以品尝到各种美味的海鲜佳肴,如清蒸鱼、白灼虾等,食材新鲜,味道鲜美。江南西美食街是美食爱好者的天堂,这里汇聚了各种地道的广州小吃,如肠粉、云吞面、双皮奶等,让您尽情享受广州的美食文化。如果您想品尝特色粤菜,可以前往宝岗大道、南华西街等地,有许多老字号餐厅,如荣华楼、南园酒家等,招牌菜有叉烧、烧鹅、白切鸡等,菜品色香味俱佳,能让您领略到正宗粤菜的魅力。此外,在各个景区周边也有不少小吃摊和餐厅,如海珠湖公园、小洲村等,您可以在游玩之余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如小洲村的艇仔粥、黄埔古港的姜撞奶等,感受独特的风味。

海珠区以其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便捷的交通网络,为游客们提供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旅行体验。无论您是历史文化爱好者、自然风光追求者,还是现代都市生活的体验者,海珠区都能满足您的需求,让您在这里留下美好的回忆。快来海珠区开启您的精彩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