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黄埔区旅游景点大全

2024-12-26

黄埔区旅游:古韵今风的交融画卷

黄埔区,这片位于广州市东部的土地,不仅拥有秀丽的自然风光,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近代革命的摇篮,黄埔区的每一处景点都诉说着一段段动人的历史故事,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领略黄埔区的独特魅力。

一、历史文化瑰宝:探寻黄埔的岁月印记

(一)黄埔军校旧址:革命的摇篮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军事学校之一,黄埔军校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1924 年 6 月 16 日,孙中山先生在苏联顾问的帮助下,于长洲岛创办了这所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旨在 “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危亡”。军校群英荟萃,名将辈出,许多师生在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

黄埔军校旧址的主要遗迹包括校本部、孙总理纪念室、孙总理纪念碑、俱乐部、游泳池、白鹤岗炮台、大坡地炮台、东征阵亡烈士墓园、教思亭、济深公园、北伐纪念碑等。校本部是一座岭南祠堂式四合院建筑,两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即三条主要通道,四排房舍,在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东西两侧,房舍排列的形式一致,相互对称,四排房子之间以走廊连通,四周有围墙,建筑面积 1060 平方米。

如今,这里设有 “黄埔军校史迹展”“寻梦黄埔岛” 和 “铁血东征” 等展览,通过呈现多种珍贵史料,如历史照片、文件、文物等,生动地还原了这所著名军校近百年的历史变迁和革命烈士们的英勇事迹,让游客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个热血沸腾的革命年代,深刻感受到先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而不懈奋斗的崇高精神。

(二)南海神庙:海丝文化的圣地

南海神庙又称 “波罗庙”,位于黄埔区庙头村旭日街 2 号,是中国四大海神庙中唯一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海神庙,距今已有 1400 余年的历史。它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公元 594 年),是中国古代历代帝王祭祀海神的场所,在唐朝以后经过历代的翻修扩建,于宋朝时达到巅峰,民国后逐渐衰败,直至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后,进行复原和重建,恢复其历史风貌。

南海神庙占地面积 3 万平方米,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从南到北依次是头门、仪门、礼亭、大殿、昭灵宫,其他建筑则以 5 座主建筑为核心,呈左右对称分布,整体建筑采用悬山顶、单檐歇式和硬山顶三种建筑结构,具有明代恢宏壮观古朴的建筑风格。头门建于清代,面阔为三间,进深二间,分心墙用两柱,梁加雕刻鳌鱼等纹饰,前后两侧均设垫台,硬山顶,二龙争珠陶塑瓦脊,门前置一对红砂岩石狮,两侧为八字墙影壁;仪门面宽三间、进深四间,硬山顶、两侧与复廊相通;礼亭原建于明代,1990 年仿明代风格重建;大殿原为明代建筑,单檐歇山顶,宽五间深三间,“文革” 期间被毁,1989 年重建;后殿是 20 世纪 30 年代陈济棠主粤期间改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1991 年修建时,后殿重新安装了陶塑瓦脊。

除主要建筑外,南海神庙内还保有大量古碑刻、码头遗址、牌坊和古树名木等,其中庙内珍藏的历代皇帝御祭碑甚多,及存韩愈、苏轼等名人碑刻,被誉为 “南方碑林”。而每年在庙内举办的广州地区最古老的民间庙会活动 —— 波罗诞庙会,更是热闹非凡,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体验古代海洋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海丝文化的深厚底蕴。

(三)辛亥革命纪念馆:时代变革的见证者

辛亥革命纪念馆建成于 2011 年,是为纪念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活动而建的一座大型专题纪念馆,位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金洲北路 563 号,占地 62647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18227.5 平方米。

馆内设有主展厅 ——“开辟共和新纪元”、“辛亥革命时期的广东名人展” 等,通过展示丰富的历史文物、图片、文献等资料,全方位呈现了辛亥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以及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在这里,游客可以深入了解辛亥革命时期的风云变幻,感受革命先烈们为推翻封建帝制、追求民主共和而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体会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转型和民族觉醒的深远意义,是提高市民文化素质和文化品位的重要平台,也是传承和弘扬辛亥革命精神的重要基地。

二、自然风光旖旎:黄埔的诗意山水田园

(一)天鹿湖森林公园:都市里的天然氧吧

天鹿湖森林公园位于广州市黄埔区东北部,规划经营面积 880 公顷,是一处集森林景观、湖泊风光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好去处,享有 “广州东肺” 之美誉。这里森林茂密,植被以次生阔叶林、针阔混高林为主,植物种类丰富多样,保存着如杉、马尾松、黎蒴、桉、相思、格木等众多树种,还藏有少量古植物化石 —— 莎椤,是广州市区不可多得的地带性天然次生林。

公园地形以丘陵为主,南部的牛头山为最高点,海拔 362 米,登上牛头岭及微波站 120 米高的塔顶,可将广州市区东部的风光尽收眼底,观日出、赏云雾,景色蔚为壮观。园内山水相映,有黄蟮田、向东两个小型水库,附近的天麓湖水库湖面面积 1280 亩,湖水清澈、碧波荡漾。此外,在麻鹰岭西南部水声下村还有落差 30 多米的瀑布,气势磅礴。

而天鹿湖森林公园最具特色的当属 “千亩禾雀花” 景观。每年三、四月份,禾雀花盛开之际,串串花朵挂满藤蔓,犹如千万只禾雀栖息枝头,栩栩如生,吸引着无数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为这片森林增添了一抹独特而迷人的色彩,让人陶醉在这自然的美妙之中,忘却尘世的喧嚣与纷扰,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的宁静与美好。

(二)萝岗香雪公园:香雪海的浪漫之约

萝岗香雪公园位于广州市黄埔区萝岗街道,距广州市区 30 公里,占地 80 公顷,羊城八景之一 “萝岗香雪” 便得名于此。公园内梅花种植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宋代,因特殊的自然条件,梅花常梅开二度,花有红有白,梅萼有单托、双托。每至农历岁末,冬至前后,梅花凌寒绽放,繁花似雪,疏影横斜,香风阵阵,“萝岗香雪” 胜景再现,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寻雪踏梅,一时间游人如织。诗人郭沫若在游历后,留下了 “岭南梅花浑似雪,萝岗香雪映朝阳” 的佳句,生动地描绘出了这一美景的神韵。

除了赏梅,公园内的古迹也颇具看点。萝峰下的萝峰寺和玉岩书院依山而建,自南宋至清,数百年来文人墨客、官僚名流慕名而来,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石刻和墨宝,如朱熹的 “忠孝廉节” 题字、文天祥的绝句木刻、郑板桥的字画拓本,以及相传为韩愈的 “鸢飞鱼跃” 匾额等,这些文物古迹为公园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成为自然与人文相得益彰的旅游胜地。

在其他季节,萝岗香雪公园同样景色宜人。园内果树满山,四季花果飘香。夏季荔枝成熟时,漫山遍野的荔枝红透枝头,游客可以在果林中体验采摘的乐趣,品尝新鲜甜美的荔枝。而到了秋季,金黄的稻田与周边的山林相互映衬,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田园画卷,让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和大自然的慷慨馈赠,是市民游客休闲放松、亲近自然的理想之选。

三、乡村休闲新篇:黄埔的诗意田园牧歌

(一)迳下乡村旅游景区:农文旅融合的典范

迳下村位于中新广州知识城中部,由黄埔区龙湖街道管辖,面积约 4.2 平方公里,拥有丘陵地貌、水库山塘和鱼塘,水系发达,林木资源丰富,传统产业以农业为主,盛产岭南蔬果。

迳下乡村旅游景区由知识城集团依托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精心打造,是集生产、生态、生活、旅游、研学为一体的农文旅高度融合的旅游景区。经过两年的匠心独运,景区已建成惠农中心、美食街、迳下别院、院士谷等景点,开设服务、餐饮、民宿、会务类板块,创新开发奇趣营、马术、越野车等休闲娱乐业态,举办过 “到黄埔去・户外音乐季”“绿水青山” 中国休闲运动挑战赛及田园诗歌会、丰收节等百余场活动,年均人流量超 30 万人次,已成为广州及周边游客亲近自然、体验乡村生活的热门打卡地之一。

景区内设有东江纵队红色基因纪念馆,于 2020 年 1 月 16 日举行落成典礼,6 月正式对外开放,占地面积约 200 平方米,分为前言、溯本源、英烈榜、红色底图、红色记忆、迳下新气质、结束语等七大模块展览,简述迳下村概况和革命要事,介绍东江纵队主要领导人情况,罗列 39 名在黄埔牺牲的东江纵队烈士简介以及 34 名黄埔籍牺牲的烈士简介,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基地。

依托优美的自然景色,景区打造了丰富多彩的田园游乐项目,游客可以领略浩瀚壮阔的农田景观,体验蔬菜采摘、萌宠喂养、田野垂钓、非遗押花、骑马等游玩活动,尽情享受田园之乐。

火车花园营地通过改造本地民宿、农田,景区打造了研学基地和种植基地,以农耕体验和科普教育为特色开展研学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亲近土地,学习农业知识,感受劳动的快乐与价值。

景区还建有樾椀椀、迳下别院、院士谷等特色乡间民宿,有全景山水房、乐趣亲子房、湖景独栋家庭套房等多种房型可供选择,环境优美,山明水秀,为游客提供了舒适惬意的住宿环境,让游客在欣赏乡村自然美景的同时,还能品味地道美食,尽享乡间的宁静与美味。

景区建有火车创意餐厅、惠农咖啡厅、院士谷餐厅、美食街、竹筒饭、农家乐等约 20 多家餐厅,提供中餐、西餐、私房菜、烧烤、围炉煮茶、小吃、甜品、饮品、农家菜等丰富多样的特色菜品,满足游客的味蕾需求。

此前,迳下村已获评 “国家级特色精品村”“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广东‘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典型案例”“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广东省卫生村”“广州市美丽乡村”“广州市幸福示范村”“广州名村”“黄埔区乡村振兴示范点”“黄埔区先进基层党组织” 等荣誉称号,是乡村休闲旅游的绝佳去处。

(二)长岭・天鹅谷:乡村振兴的艺术明珠

长岭・天鹅谷地处山坳里,坐落在黄埔区长岭街道黄麻社区最北路,离广汕公路约 6 公里处。长岭街黄麻社区鹅山经济社依托生态、区位、空间优势,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结合 “百千万工程” 工作部署,打造鹅山新所、满山丘艺术农场、飞帆山地世界等乡村休闲项目产业带,释放农村集体发展潜能,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助力实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鹅山・新所以 “新所” 表达新的创造空间,几幢白色小平房立面规整,错落有致,展示着艺术、新颖而又现代化的装衡。这里是鹅山社引入第三方机构在农村集体原有闲置房屋、休闲小广场的基础上,通过微改造打造的一处艺术小筑,该项目将以展览、演出、讲座、沙龙等方式开展多元化活动,展现着乡村文化与现代文化深度融合,为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与魅力,每年为鹅山社增加集体收入近 35 万元。

满山丘艺术农场一排排高耸的树木屹立在草地边,白色的平房下点缀着鲜花,蓝天白云下散步其中,山间小径闲适宜人,这里以独特的艺术氛围展示美丽的自然风光与自然人文社区相结合,通过艺术展馆、音乐会、草坪婚礼等活动,展示自然之美、乡村之美、生活之美,每年为鹅山社增加集体收入 23 万元,土地经营权年收益提升至近 8000 元 / 亩。

飞帆山地世界为喜爱户外运动的勇士提供了绝佳的场所,运动提升了山林的狂野,山林赋予了运动的乐趣,这里将人与自然亲密接触,将时尚运动与乡村生活深入融合,这里将打造以山地自行车为主的户外运动乐园,让户外运动在繁华城市与大自然的奇妙空间开启健康生活方式与骑行时尚运动放大到无限可能,每年为鹅山社增加集体收入超 30 万元。

天鹅谷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乡村休闲项目为业态,于 2024 年正式投入运营,展现乡村生活与艺术创作的融合,艺术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打造闪亮的黄埔乡村振兴名片,让游客在乡村的宁静中感受艺术的熏陶,体验不一样的乡村风情。

四、宗教文化圣地:心灵的宁静栖息地

(一)法雨寺:古刹禅韵

法雨寺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 年),原名吉祥庵,虽历经沧桑,却依然散发着独特的宗教魅力。上世纪 60 年代,佛像文物遭受损毁,原址也因历史原因倒塌。直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政府与火村村委的共同努力下,法雨寺得以另择新址迁建,并于 1998 年 6 月正式登记为宗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

法雨寺依山而建,建筑沿中轴线对称分布,主要建筑包括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法堂、功德堂等,左右两边配有厢房、五观堂和客堂等配套建筑,地藏殿、伽蓝殿则位于两侧。踏入寺庙,古朴庄严之感扑面而来,红墙黛瓦、雕梁画栋,一尘不染的大殿与高高在上的佛龛塑像,无不令人心生敬畏。天王殿前的龙壁与龙柱、飞跃的斗拱檐角以及石雕上的荷塘,每一处细节都精美而古朴,彰显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寺内还收集了高僧大德和中国当代著名书法、画家的墨宝共一千四百多幅,精选其中两百多幅镶墙雕刻,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书法长廊,涵盖楷书、隶书、行书等多种字体,以及不重复的佛教语录,为法雨寺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氛围,使其成为一处远离尘嚣、净化心灵的宁静之地。

(二)玉岩书院:儒释道共融的文化殿堂

玉岩书院又名萝峰寺,始建于南宋,是广州历史上 12 间著名书院之一,也是南宋进士钟玉岩读书讲学的遗址,后经钟氏子孙历代续(扩)建,不断发展壮大,于 1983 年 8 月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 年 11 月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书院依山而建,整体布局巧妙而富于变化,以余庆堂为主,左右建筑物相辅,因山势高低错落,横向铺开,并以深邃曲折的回廊连贯全体,韵味无穷。书院的余庆楼、玉岩堂、萝坑精舍等与萝峰寺的观音殿、天尊堂等建筑檐廊相接,幽静清雅,寺外大路上的 “入胜” 牌坊,引领着人们渐入佳境。

这里收藏了众多宋代以后名人的题咏和书刻,如朱熹的 “忠孝廉节” 题字、文天祥手书的绝句四首木刻、郑板桥的春、夏、秋、冬四时画竹刻等,还有相传为韩愈的 “鸢飞鱼跃” 匾额等珍贵文物,集儒家、道家与佛家文化精华于一身,是一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的历史遗迹,数百年来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官僚名流前来瞻仰,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瑰宝,也见证了黄埔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承。

五、红色文化传承:黄埔的热血记忆

(一)长洲岛:红色文化的汇聚地

长洲岛,这片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土地,承载着厚重而辉煌的红色文化历史。它是著名的黄埔军校所在地,也是辛亥革命纪念馆的坐落地,岛上文物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 “国际慢岛”。

除了黄埔军校和辛亥革命纪念馆,岛上还分布着东征阵亡烈士墓园、北伐纪念碑、万山海战纪念碑等一系列红色文化旅游景点。东征阵亡烈士墓园是为纪念在两次东征等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而建,园内庄严肃穆,墓碑林立,铭刻着烈士们的英勇事迹,让人们铭记那段为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解放而浴血奋战的历史。北伐纪念碑则是为纪念北伐战争中牺牲的将士而设立,它见证了北伐军英勇无畏、冲锋陷阵的伟大征程,彰显了革命先辈们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实现国家独立而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

长洲岛不仅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遗迹,还在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举办各类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展览和研学项目,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故事,激励着新一代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是一处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教育价值的红色文化圣地。

(二)广州辛亥革命纪念馆:辛亥革命的历史丰碑

广州辛亥革命纪念馆是为纪念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活动而精心打造的一座大型专题纪念馆,坐落于长洲岛中部金洲大道东以南。

纪念馆的主题设计独具匠心,通过六个展厅,如同一部生动的历史时光穿梭机,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从辛亥革命的起源、发展,到高潮阶段的武昌起义,再到中华民国的成立以及这场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每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和事件都通过丰富多样的展品、逼真的场景复原、多媒体展示等手段得以生动呈现。在这里,游客可以看到珍贵的历史文物、文献资料、照片影像等,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亲眼目睹革命先辈们为了推翻封建帝制、追求民主共和而不懈奋斗的身影,深刻体会到辛亥革命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以及革命先烈们英勇无畏、敢为人先的崇高精神,是人们缅怀革命先辈、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也是了解中国近代历史变迁的重要窗口。

六、现代娱乐休闲:活力黄埔的精彩呈现

(一)丹水坑风景旅游区:自然与人文交织的乐园

丹水坑风景旅游区位于广州市黄埔区丹水坑路 1111 号,是国家 AA 级景区,被规划为铜鼓山景区、休闲度假区、丹水湖景区、体育活动中心区、商业服务区和娱乐活动区等六个功能区,集自然保护、历史文化古迹及各种人文景观于一体,占地面积 1200 亩。

这里自然景色优雅,山势雄伟,大树参天,古荔成林,奇石洞天,泉水潺潺,野花常开,因森林茂密、树种丰富,享有 “广州东肺” 的美誉。境内有丹水湖,湖水清澈,周边古荔成荫,景色宜人;佛迹岭、佛迹洞充满神秘色彩,佛迹洞是广州发现的唯一石窟寺(截至 2022 年 7 月),且附近有许多石刻,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还有丹水八景、铜鼓鸣石、杨四将军庙、华佗庙、文武庙等景点,其中杨四将军庙被广州市文化局内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庙宇建筑古朴庄重,庙内供奉的神像栩栩如生,吸引着众多香客前来参拜祈福。

丹水坑风景区还设有丹水山庄、高尔夫球练习场、网球场、游泳池、保龄球、游戏机室等休闲、体育娱乐活动设施,以及丹水广场、丹水公园、农业观赏园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游玩选择,是游客观光旅游、休闲度假、运动娱乐的理想场所,让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和历史文化遗迹的同时,尽情享受现代休闲娱乐的乐趣。

(二)中新广州知识城九龙湖:科技创新与生态之美

九龙湖位于广州市黄埔区九龙大道,是中新广州知识城的核心景观之一,占地面积约 3.6 平方公里,湖水面积约 36 公顷,是一个自然湖泊与人工湖泊相结合的景观。

湖畔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木,四季如春、鸟语花香,形成了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设有九龙桥、九龙亭、观景平台等多个景观节点,供游客欣赏美景、拍照留念。周边还建设了多个公园、广场、商业街等设施,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的休闲娱乐场所,同时,这里还拥有湿地、森林等丰富的生态资源,是人们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九龙湖更是一个集科技创新、高端服务、生态环境于一体的创新型园区。随着知识城的规划建设,越来越多的项目在九龙湖畔落地,如中新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国际会议中心等 14 个项目已在动工建设,知识塔项目更是成为中新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中新二期合作)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九龙湖核心区定位为知识城的城市核心、生态绿心和市民活动中心,以知识服务、商务配套与总部经济功能为主导,布局商业、办公、文化等高端服务产业,未来将环湖打造 “北活力、南生态” 的人文湖岸,依托轨道 TOD 开发优势,打造高能级湖畔 CBD,展现出科技与生态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众多商务人士和游客前来探索其创新活力与自然之美。

七、黄埔之旅:一场难忘的文化盛宴

黄埔区的旅游景点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这里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秀美的自然风光;既有庄严肃穆的革命遗迹,又有充满活力的现代娱乐场所;既有宁静祥和的宗教圣地,又有富有诗意的乡村田园。无论是历史爱好者、文化研究者,还是自然探险家、休闲度假者,都能在黄埔区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收获一场难忘的旅行体验,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回忆。快来黄埔开启您的探寻之旅吧,让这里的每一处风景都成为您心中永恒的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