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事博物馆攻略

2025-03-25

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毗邻古迹

广州海事博物馆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穗东街道庙头社区南部,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海神庙东侧 ,二者之间仅一街之隔。从地铁出行来看,可乘坐地铁 13 号线至南海神庙站 C2 出口,沿黄埔东路、风度街步行约 2 公里即可到达;也能乘地铁 5 号线至庙头站 B1 出口,沿黄埔东路、风度街步行约 1.5 公里抵达 。若是选择公交,乘坐 B1、B1 快、B30、B26、B28、B29、B31 等公交车至南海神庙 BRT 站下车,再沿黄埔东路、风度街步行约 2 公里便能到达博物馆。这样便利的交通条件,无论是对于本地市民还是外地游客而言,都十分友好,方便大家前来探寻海上丝绸之路的奥秘。

当你身处博物馆周边,便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其与南海神庙紧密相邻,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集群。南海神庙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 年),是古代历代帝王祭海的场所,距今已有 1400 多年的历史 。这座古老的庙宇,承载着千年的祭海传统,见证了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的辉煌岁月。每逢传统节日,南海神庙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如著名的 “波罗诞”,热闹非凡,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而广州海事博物馆的存在,与南海神庙相互呼应,一个是历史悠久的祭祀场所,一个是展示海事文化的现代场馆,它们共同诉说着广州与海洋的不解之缘,为游客提供了一次穿越时空、深度体验海丝文化的绝佳机会。

历史渊源:千年海事的岁月沉淀

广州海事博物馆的诞生,历经了漫长的筹备与建设过程。早在 2007 年 10 月,其设计方案便已通过专家组论证,黄埔区政府也予以审批通过 ,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该项目一度被搁置。直至 2012 年 11 月 8 日,海事博物馆建设项目征地补偿协议成功签订,项目才得以重新启动。2013 年,广州海事博物馆被列为 “十一五” 期间重点建设项目并正式动工,同年 11 月开始公开征集文物 。此后,历经数年的努力,2015 年完成征地、环评以及购买第一批文物展品等工作 ,2017 年公开征集 Logo,2019 年主体基建部分完成地上三层施工 。终于,在 2021 年 6 月 29 日,广州海事博物馆正式开馆,向世人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成为展示广州海事文化的重要窗口。

广州,这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城市,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早在秦汉时期,广州就已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中国岭南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造船业发达,对外贸易逐渐兴起。南越国时期,广州已能制造 25 - 30 吨的木楼船,并与海外有了相当的交往,输出品主要有漆器、丝织品、陶器和青铜器等 。到了西汉中晚期和东汉,“海上丝绸之路” 兴起于汉武帝灭南越国之后,东汉航船已使用风帆,大秦(罗马帝国)第一次由海路到达广州进行贸易,中国带有官方性质的商人也到达了罗马,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 。

在唐宋时期,广州更是迎来了海上贸易的鼎盛时期。“广州通海夷道” 从广州出发,沿着南海海路穿越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波斯湾,出霍尔木兹海峡后可以进入阿曼湾、亚丁湾和东非海岸,历经 90 多个国家和地区,航期(不计沿途停岸时间)约 89 天,是 8 世纪至 9 世纪全球最长的远洋航线,全程约 14000 公里 。当时的广州,外国商船云集,扶胥港呈现出碧海扬帆、货通万国的繁荣景象,往来商品极为丰富,包括瓷器、丝绸、茶叶、香药、琉璃等,其中瓷器出口和香药进口最为大宗。海外贸易的兴旺为广州带来了巨额税收,使其被誉为 “金山珠海,天子南库” 。频繁的经贸往来,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广州的藩坊随之诞生,来自阿拉伯、波斯等地的侨民聚居于此,留下了中国最早的清真寺 —— 怀圣寺 。中央朝廷对广州的重视,使得这里成为国家制度改革创新的试验场,诞生了市舶使、市舶司的贸易管理制度以及南海神庙国家礼制。

明清时期,广州虽历经海禁政策的波折,但在特殊时期仍作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保持着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清朝的 “一口通商” 政策,更让广州成为全国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城市,十三行成为中外贸易的重要窗口,广州的商业地位愈发重要 。鸦片战争后,广州虽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之一,但凭借深厚的商业底蕴和开放传统,依然在对外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

广州海事博物馆的建成,正是对广州千年海事历史的一次全面梳理与展示。它承载着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辉煌记忆,见证了这座城市在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贡献,为后人了解和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和历史依据 。

特色馆藏与展览:海丝遗珍,多元呈现

走进广州海事博物馆,仿佛踏入了一座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宝库,丰富的馆藏与精彩的展览令人目不暇接。

常设展览:七海扬帆 —— 唐宋时期的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

博物馆的常设展览 “七海扬帆 —— 唐宋时期的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 是一场震撼人心的历史盛宴,它深入地展示了唐宋时期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整个展览分为 “舟行天下”“千年商都”“瓷路飘香”“制度创设”“融通世界” 五个部分 ,从多个维度为观众呈现了那个时代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

在 “舟行天下” 展区,观众可以看到唐宋时期先进的造船和航海技术。这里陈列着中国传统造船工具、“南海 Ⅰ 号” 等代表性船型的精致模型,以及见证历史的南宋碇石、体现高超技艺的水密隔舱技术展示 。通过这些展品,我们仿佛能看到当年那些坚固的海船,凭借着先进的航海技术,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勇敢前行,开辟出一条条连接世界的贸易航线。

“千年商都” 展区则着重展现了唐宋时期广州作为重要商业中心的地位 。展览通过宋代扶胥镇(今广州黄埔)的税收情况及金银钱币,生动地描绘出扶胥镇的繁荣昌盛 。从大形势到扶胥港本身,再到货物北上等史实,全方位地讲述了广州千年商都地位的形成过程 。站在这个展区,仿佛能听到当年集市上的喧闹声,感受到广州作为商业枢纽的蓬勃活力。

“瓷路飘香” 展区是瓷器的世界,这里展示了唐宋时期瓷器制作、外销的空前盛况 。观众可以欣赏到唐代长沙窑、邢窑、水车窑和越窑,宋代龙泉窑、德化窑、吉州窑、建窑、义窑,以及西村窑、潮州窑、封开窑等广东窑口的精美瓷器 。这些瓷器不仅工艺精湛,而且造型多样,反映了当时高超的制瓷水平 。同时,展览还结合沉船发现,详细介绍了这些瓷器的外销情况,让我们了解到它们如何漂洋过海,成为世界各地人们喜爱的珍品 。

“制度创设” 展区介绍了在广州创设的一系列重要制度,包括南海神庙国家礼制、“近海立祠” 原则、“岳镇海渎” 祭祀制度、市舶使与市舶司等 。这些制度的建立,为广州海上贸易的繁荣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也体现了当时政府对海外贸易的重视和管理智慧 。

“融通世界” 展区聚焦于中外主要文化的交往 。通过展示佛塔、佛经及僧人往来的相关文物,说明了佛教自海路传入的情况 。同时,还介绍了主要贸易对象阿拉伯人在广州的生活以及中国人前往阿拉伯地区的见闻 。这些展品见证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展现了广州作为开放城市的包容与多元 。

为了让观众更好地融入展览氛围,展览还运用了场景、模型、沙盘、艺术装置等 53 项艺术创作 。步入序厅,一幅万舸争流、风樯林立的景象扑面而来 。右边的壁挂沙盘讲述着唐宋时期广州 — 阿拉伯国家的通夷海道;左边的 “扶胥印象” 大型氛围艺术墙,生动地刻画了唐宋时期满载货物的商船停泊在扶胥港的繁忙景象 。在 “千年商都” 展区,观众还能通过裸眼 3D 剧场,身临其境地感受繁荣扶胥港的旧日辉煌 。

临时展览:不定期的文化盛宴

除了常设展览,广州海事博物馆还会不定期举办临时展览,为观众带来一场场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 。这些临时展览主题多样,涵盖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和历史,让观众在不同的展览中领略到多元的文化魅力 。

例如,“南海西行 —— 丝路沿线的河岸与海洋文明展” 便是一场极具特色的临时展览 。该展览由广州海事博物馆与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共同主办,展示了九世纪前阿姆河、印度河、两河以及波斯湾、地中海区域的石雕、佛像、青铜、玻璃、陶器、金银饰品等近 200 件艺术品 。通过这些珍贵的展品,观众可以深入了解河流和海洋文明的特色,感受亚欧不同文明间长期交流和相互融合的历史风貌 。展览中,来自阿富汗出土的黄金王冠等炫目宝物,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它们不仅工艺精湛,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信息 。

每一次临时展览的举办,都像是一次全新的文化探索之旅。观众可以在这些展览中,接触到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文化珍品,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感受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

特色藏品:瓷器与航海文物

广州海事博物馆的藏品丰富多样,其中瓷器和航海文物是两大特色 。

博物馆收藏的瓷器种类繁多,年代跨度大,工艺精湛 。其中,琉璃钵、西村窑青白釉凤首壶、西村窑青釉褐彩书 “至和元年” 款盘等都是极具代表性的藏品 。琉璃钵晶莹剔透,造型独特,反映了当时高超的玻璃制作工艺 。西村窑青白釉凤首壶则是融合了中外文化元素的精品,其壶顶的凤首造型栩栩如生,腹部圆润饱满,壶体还刻画有若隐若现的浪花纹 。这种凤首壶的器形源于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鸟首壶的造型,唐宋时期,在古代丝绸之路的连接下,中国与波斯之间长期交往密切,凤首壶造型由此传入并不断演变 。北宋西村窑青白釉凤首壶既受外来文化影响,也为外贸而生 。一千多年前,它从广州陶瓷工匠的手中诞生,然后随着广州商船,和其他西村窑产品一起销往海外 。西村窑青釉褐彩书 “至和元年” 款盘更是珍贵,它是国内目前唯一带有铭文的西村窑瓷器,为研究西村窑的历史和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

航海文物也是博物馆的重要收藏 。这里收藏了船模、航海图、碇石等众多航海文物 。船模制作精细,还原了古代海船的结构和风貌,让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古代船舶的构造和特点 。航海图则记录了古代航海家们的探索足迹,它们是航海历史的重要见证 。南宋碇石作为 “镇馆之宝”,体积巨大,重达数吨,它是古代海船停泊时使用的重要工具,见证了无数次的远航和贸易往来 。这些航海文物,不仅是对古代航海技术的展示,更是对广州海上贸易历史的生动诠释 。

建筑设计: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广州海事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独具匠心,是传统与现代元素完美融合的典范,不仅展现了海洋文化的特色,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整体造型:广船元素的抽象演绎

博物馆的整体造型犹如一艘即将扬帆远航的巨轮,这种独特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三大船型之一 —— 广船 。设计师巧妙地提取了广船的线条和体块等抽象元素,将其体块与线条及弧面进行组合,融入到建筑的整体造型中 。从远处眺望,博物馆那流畅的线条、独特的弧度,仿佛是一艘在大海中乘风破浪的广船,展现出强烈的动态感和航海精神 。这种设计不仅是对广船这一传统航海工具的致敬,更象征着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探索、勇于前行的精神 。

局部细节:广府文化与波斯文化的碰撞

在建筑的局部和细部上,广州海事博物馆融汇了广府传统地区建筑的符号和元素 。祠堂、文塔上的石雕,工艺精湛,图案精美,有的雕刻着寓意吉祥的龙凤呈祥,有的则展现了生动的历史故事,这些石雕不仅是建筑装饰,更是广府文化的艺术结晶 。飞檐上的灰塑同样引人注目,色彩鲜艳,造型逼真,有灵动的花鸟鱼虫,也有威严的神话人物,它们为建筑增添了独特的岭南韵味 。

同时,博物馆还融入了波斯文化的元素 。水叶子、草尾、卷草等波斯文化中的经典图案,以独特的方式出现在建筑的装饰中 。这些元素与广府传统元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碰撞与融合 。例如,在建筑的门窗装饰上,可能会同时出现广府传统的木雕花纹和波斯风格的卷草图案,两种不同文化的元素在这里和谐共生,共同诉说着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中作为文化交流枢纽的历史 。这种融合,不仅体现了广州这座城市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也让游客在欣赏建筑的同时,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间交流与融合的魅力 。

适合人群:各有所得的文化之旅

历史爱好者:深度探索海丝历史

对于历史爱好者而言,广州海事博物馆无疑是一座知识的宝库。馆内丰富的展品和详实的史料,犹如一把把钥匙,能够开启他们对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深度探索的大门 。在 “七海扬帆 —— 唐宋时期的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 常设展览中,历史爱好者们可以深入研究唐宋时期广州海上贸易的发展进程,从造船航海技术的演进,到中外航线的开辟,再到港口城市的繁荣,每一个细节都能引发他们对历史的深入思考 。通过那些精美的瓷器、古老的航海仪器、珍贵的历史文献,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那个时代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辉煌与繁荣 。同时,博物馆还会举办各类学术讲座和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为历史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满足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渴望 。

亲子家庭:寓教于乐的科普场所

亲子家庭来到广州海事博物馆,能收获一段充满趣味与知识的美好时光 。馆内的互动装置和活动,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了解海洋知识和历史文化的窗户 。在互动游戏区,孩子们可以亲自操作一些模拟航海的装置,体验古代航海家们在茫茫大海上航行的挑战与乐趣,从而更直观地理解航海技术的原理 。博物馆还会定期举办科普讲座,邀请专业的老师用生动有趣的方式,为孩子们讲解海洋生物、航海历史等知识 。这些讲座不仅能拓宽孩子们的知识面,还能激发他们对科学和历史的兴趣 。此外,亲子家庭还可以一起参与博物馆组织的手工制作活动,如制作船模、绘制海丝主题的画作等,在亲子互动中增进感情,同时也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海丝文化 。

摄影爱好者:出片圣地

广州海事博物馆独特的建筑外观和内部展览空间,使其成为摄影爱好者的出片圣地 。从远处看,博物馆宛如一艘即将远航的巨轮,流畅的线条和独特的造型在蓝天碧水的映衬下,极具视觉冲击力 。当阳光洒在建筑的玻璃幕墙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交融,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摄影爱好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捕捉建筑的美,无论是全景还是特写,都能拍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走进博物馆内部,展览空间的设计也别具匠心 。灯光的巧妙运用,营造出了不同的氛围,为展品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在陈列着精美瓷器和航海文物的展厅里,摄影爱好者可以利用光影的变化,拍摄出文物的质感和历史韵味 。而那些艺术装置和场景复原,更是为摄影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无论是复古风格的照片,还是充满现代感的创意摄影,在这里都能找到灵感 。

游玩注意事项:轻松畅玩的贴心指南

开放时间与预约

广州海事博物馆的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 9:00 - 17:00 ,16:30 停止入馆,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特殊节假日或活动期间,开放时间可能会有所调整,所以在计划出行前,最好前往 “广州海事博物馆” 公众号查看最新的开放时间安排,以免白跑一趟。

关于预约,目前广州海事博物馆实行免预约入馆政策,观众到馆后通过安检即可入馆参观 。但在一些特殊时期,如举办热门临时展览、节假日等,客流量较大,为了确保良好的参观体验,建议还是提前关注博物馆官方公众号的相关通知,必要时提前预约。预约方式也很简单,进入 “广州海事博物馆” 微信公众号,点击菜单栏中的 “预约服务”,按照提示填写个人信息,选择预约日期和时间段即可完成预约 。预约成功后,记得保存好预约二维码,到馆时出示二维码即可快速入场。

参观礼仪

在参观广州海事博物馆时,遵守参观礼仪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能体现个人素养,还能确保展览的正常秩序和文物的安全 。进入博物馆后,请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其他观众的参观体验 。在展厅内,要按照指示牌的引导有序参观,不要随意奔跑、追逐打闹 。同时,要爱护文物和展览设施,切勿触摸展品,因为很多文物都非常脆弱,触摸可能会对其造成损坏 。如果对展品有疑问或想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向现场的工作人员咨询,他们会很乐意提供帮助 。在拍照方面,虽然博物馆允许拍照,但要注意不要使用闪光灯,因为闪光灯的强光可能会对文物造成损害 。此外,也不要在展厅内使用自拍杆,以免碰撞到展品或其他观众 。

周边配套

逛完博物馆,当然少不了品尝周边的美食 。在博物馆附近,有许多地道的广州美食值得一试 。顺记糯米糍是黄埔区庙头社区的知名小吃,推荐椰奶雪蛤、榴莲糯米糍,味道极佳,软糯的外皮包裹着香甜的馅料,每一口都让人陶醉 。食为鲜的招牌艇仔粥和及第粥也很受欢迎,粥品口感细腻,食材丰富,喝上一碗,暖心又暖胃 。还有大塘烧鸡,鸡肉鲜嫩,口感很好,推荐到大塘总店品尝,同时也可以尝试一下白云猪手和桂花炒田螺等配菜 。

如果是自驾前往博物馆,停车也很方便 。港前路 186 号停车场距离广州海事博物馆大约 80 米,该停车场为露天停车场,有 35 个停车位 ,收费标准为每小时收费 5 元,往后每半小时加收 1 元 。不过,在节假日等高峰期,停车位可能会比较紧张,建议提前到达或选择其他交通方式 。

对于需要住宿的游客,周边也有不少选择 。广州香格里拉大酒店距离博物馆仅几分钟步行的距离,酒店设施齐全,服务周到,能为你提供舒适的住宿体验 。绿地中心海玥名都位于黄埔区科学城新塘村附近,是一家五星级酒店,靠近地铁 21 号线与有轨电车,环境优雅,交通便利 。保利地产和光尘樾精品酒店位于黄埔区永和经济开发区,距离广州海事博物馆大约有 3 公里,但有公交直达,交通便利,价格相对较为亲民 。

无论是历史文化的探寻,还是美食住宿的体验,广州海事博物馆周边都能满足你的需求 。希望这份攻略能帮助你在广州海事博物馆度过一段愉快而充实的时光 。

总结:不虚此行的文化探秘

广州海事博物馆,宛如一座连接历史与现代的桥梁,承载着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辉煌记忆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千年商都的繁华盛景,感受到不同文化的交融碰撞,领略到古人的智慧与勇气 。无论是精美的瓷器、古老的航海文物,还是独特的建筑设计,都让人沉浸在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中 。

对于历史爱好者而言,这里是深度探索海丝历史的殿堂;对于亲子家庭,是寓教于乐的科普场所;对于摄影爱好者,则是出片圣地 。在游玩过程中,合理安排时间,遵守参观礼仪,充分利用周边配套设施,能让你的旅程更加完美 。

这座博物馆不仅仅是一个展示文物的场所,更是一个传承和弘扬海丝文化的重要平台 。它向世人展示了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历史 。希望大家都能走进广州海事博物馆,开启一场难忘的文化探秘之旅,感受海上丝绸之路的独特魅力,让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