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从化区简介

2024-12-31

一、引言

在繁华都市广州的东北隅,有一方被大自然偏爱的净土 —— 从化。这里山峦叠翠,溪流潺潺,温泉水暖,花果飘香,宛如一颗镶嵌在北回归线上的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作为广州的 “后花园”,从化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融合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人文风情,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它的奥秘。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从化,领略这座城市别样的精彩。

二、从化区的历史溯源

(一)从化之名的由来

从化之名,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寓意可追溯至久远的过去。据《从化县志》记载:“百粤,古之南越也。因战乱民众避祸,又及犯人发配逐放,经韶州,过南岭古道,至此开化也……”,“从化” 取 “远氓归化” 之义,另有一说为 “欲民从上之化”。在古代,此地地处偏远,聚居着诸多南越族民众,他们有着独特的风俗文化,与中原地区交流甚少,仿若化外之民。直至明代,随着朝廷统治势力的深入,当地民众逐渐接受中原文化与朝廷教化,被纳入统一的行政管理体系,“从化” 之名由此而生,彰显了朝廷对边远地区实施统治、推行教化,使民众归顺的意图。

(二)历史沿革

从化的历史沿革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在岁月长河中徐徐展开。先秦时期,从化隶属番禺,地处偏僻,远离府衙管辖,部分饥民迫于生计落草为寇。直至明弘治二年(1489 年),这一地区迎来重大转折,朝廷从番禺划地设置从化县,隶属广州府,县署初建于杨五都横潭村(今花都区新华镇横潭村),后迁至马场田(今街口镇城内路西侧)。明清时期,从化历经多次行政区域调整,虽偶有农民起义,但在朝廷的治理下,逐渐发展稳定,实行乡、都、图、甲制,农业、手工业逐步兴起。

步入近代,民国元年(1911 年)至九年,从化县属粤海道,后直属广东省,期间行政区域多次变动。抗日战争时期,从化作为粤北第一、二次会战的主战场,从化人民英勇无畏,配合中国军队浴血奋战,重创日军,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良口烽烟曲》。

新中国成立后,从化的归属屡经变迁。1959 年 1 月改属佛山专员公署,1960 年 9 月又划归广州市,1994 年 3 月撤县设市,由广州市代管。直至 2015 年 8 月 12 日,从化撤市设区,正式成为广州市的重要一员,开启了发展的新篇章,向着现代化城市大步迈进。

三、人口概况

从化区的人口状况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这片土地的发展活力与变迁轨迹。截至 2023 年末,从化区户籍总户数达 186,887 户,较上年增加 2,953 户,同比增长 1.6%,平均每户 3.55 人,户籍总人口为 663,304 人,较上年增加 3,548 人,同比增长 0.5%。从城乡分布来看,城镇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 39.10%,共计 259,353 人,乡村人口占比 60.90%,有 403,951 人,城乡人口结构在发展中逐步调整。性别比例上,男性人口 337,198 人,占 50.84%,女性人口 326,106 人,占 49.16%,性别比(女 = 100)为 103.40,基本处于平衡状态。按年龄划分,14 岁及以下人口 143,377 人,15 - 64 岁人口 450,054 人,65 岁及以上人口 69,873 人,人口负担系数为 47.38%,老龄化问题初现端倪,对社会养老、医疗等保障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再看常住人口,2023 年末为 73.26 万人,城镇化率达 53.89%。对比历年数据,从化区常住人口呈稳定增长态势,从早期的数十万人逐步攀升至如今规模。近年来,虽受广州中心城区及其他外围城区的 “虹吸效应” 影响,从化区常住人口占全市比重有所下降,但人口增长步伐并未停歇。如在 2010 - 2020 年这十年间,从化区常住人口增加 12.43 万人,增长 20.94%,平均每年增加 1.24 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 1.92%,比 2000 - 2010 年的年平均增速 1.38% 加快 0.54 个百分点,年均增速高于全国的 0.53% 和全省的 1.91%。这背后,既有 “全面两孩” 生育政策带来的自然人口增长,也得益于户籍自然变动,更离不开经济社会发展对外来人口的吸纳。2020 年,全区常住人口中外市(含外省)流入人口(半年以上)达 14.75 万人,比 2010 年增加 2.51 万人,年均增长 1.88%,持续为区域发展注入新活力。 人口流动的变化深刻影响着从化区的发展格局。一方面,外来人口带来了不同地区的文化与技术,为本地产业发展补充了劳动力,推动了如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的成长;另一方面,中心城区人口集聚加速城镇化进程,促使从化区不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以满足居民需求。然而,人口流动也带来挑战,如乡村人口的相对流失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出新课题,如何吸引人才回流、均衡城乡发展,成为从化区未来面临的重要任务。

四、旅游胜地: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从化,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犹如一座巨大的宝藏库,蕴藏着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旅游胜地。无论是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还是承载着历史记忆的人文古迹,都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沉醉于这片山水之间,探寻岁月留下的痕迹。

(一)自然瑰宝:森林公园与山水奇观

  1. 石门国家森林公园: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宛如一颗绿色明珠,镶嵌在从化的东北部。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 98.9%,广袤无垠的原始次生林如绿色海洋,波澜壮阔。踏入公园,仿佛置身于一个天然的大氧吧,每一口呼吸都充盈着负氧离子,让人心旷神怡。公园内植物种类繁多,达 1400 多种,名贵、珍稀树种如桫椤等 50 多种错落其间,还有穗花杉、野山茶等数十种稀有及濒危植物,犹如一座植物王国。动物资源也毫不逊色,白颈长尾雉、白鹇、小灵猫等 20 多种珍贵动物在此栖息繁衍,为这片森林增添了生机与灵动。公园精心划分了田园风光区、石门风景区、石灶风景区、天堂顶风景区、峡谷探险区五个各具特色的风景区。石门红叶堪称一绝,每逢秋冬,漫山遍野的枫叶如烈火般燃烧,红遍山峦,与周边的绿树相映成趣,勾勒出如诗如画的美景;原始次生林遮天蔽日,古树参天,阳光透过茂密枝叶洒下,形成一道道金色光束;天池花海四季繁花似锦,五彩斑斓的花朵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如梦幻仙境。登上广州地区最高峰 —— 海拔 1210 米的天堂顶,极目远眺,连绵山脉、茂密林海尽收眼底,云海翻腾,如梦如幻,令人心生豪迈之感。

  1. 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作为首批国家十大森林公园之一,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卓越的生态价值。它位于从化区良口镇,距广州市区 93 千米,森林总面积 4958.3 公顷,森林覆盖率达 80.3%,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四季常青。公园内山水相依,景色旖旎,东南部的五指山、鸡枕山等山峰高耸入云,鸡枕山主峰海拔 1146.7 米,是广州地区第二高峰,山间云雾缭绕,仿若仙境。流溪河水库宛如一颗璀璨的蓝宝石,镶嵌其中,面积达 2 万多亩,22 个大小岛屿星罗棋布,乘船游览,湖面波光粼粼,清风拂面,惬意无比。夏季雨水充沛时,山间瀑布奔腾而下,水花飞溅,恰似 “银流泻玉珠”;冬日梅林飘香,元旦前后,3000 多亩梅花竞相绽放,洁白如雪,形成 “流溪香雪” 的壮丽景观,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赏梅、拍照。园内还设有水上游乐、与猴同乐、民族风情园、户外拓展等 10 多个游乐项目,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之余,尽情享受游玩的乐趣;流溪香雪、流溪彩虹、珍稀植物园等 12 个人文景观与三桠塘幽谷、小漓江、翡翠群岛、湖滨栈道、流溪绿道等 15 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让人目不暇接。

  1. 千泷沟大瀑布旅游区:千泷沟大瀑布旅游区隐匿在从化良口镇锦村的一条峡沟之中,是亲近自然的绝佳去处。这里的主角 —— 千泷沟大瀑布,以其恢弘气势震撼人心,落差达 80 多米,宽度近 290 米,是亚洲最宽的瀑布之一。瀑布从高处飞泻而下,如银河落九天,水流撞击岩石,溅起层层水花,如烟如雾,声震山谷,在阳光照耀下,还能偶见绚丽彩虹横跨瀑布,如梦如幻。沿着景区的石径前行,两侧是郁郁葱葱的竹海,微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似在演奏一曲自然乐章;幽谷深邃静谧,溪流潺潺流淌,清澈见底,掬一捧溪水,清凉刺骨。周边还有仙人脚印、茅坪古村等景点,茅坪古村保留着唐代民风,村民亲切称呼父母为 “阿叔、阿嫂”,漫步古村,石屋、石板路古朴厚重,让人仿若穿越时空,感受岁月的沉淀。

(二)人文底蕴:古村与历史建筑的诉说

  1. 钱岗古村:钱岗古村,这座始建于宋代的古老村落,宛如一部活着的史书,静静伫立在从化太平镇。它是南宋左丞相陆秀夫后裔的聚居地,承载着深厚的家族荣耀与历史记忆。古村布局精巧,遵循八卦原理,以鹅卵石铺就的街巷纵横交错,宛如迷宫,若无人指引,极易迷失其中。村落中的广裕祠更是声名远扬,这座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公元 1406 年)的祠堂,与北京故宫同年兴建,距今近 600 年历史。它不仅是陆氏家族祭祀祖先、传承家风的神圣场所,更是建筑史上的瑰宝。广裕祠最独特之处在于其有五次重修年代确凿记载,这些珍贵记录刻于祠堂梁上,成为研究古祠堂历史变迁的关键史料,被专家赞为 “中国从明朝到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断代史”。祠堂建筑风格融合南北特色,门前 “八” 字形青砖照壁常见于北方,用以阻挡风沙,在岭南地区极为罕见;主座木构架、两旁山墙承重、屋面素瓦、悬山屋顶,则是珠三角地区祠堂典型样式。堂内雕梁画栋,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随处可见,鱼、松、花鸟等图案栩栩如生,中堂各处悬挂的历代进士、国魁、举人、贡生等牌匾,彰显着陆氏家族的荣耀与昌盛。西更楼上的 “江城图” 木雕封檐板,长 8.7 米,宽 0.3 米,以浮雕、镂空雕形式细腻描绘了 1733 - 1757 年间清朝康乾时期广州珠江北岸繁荣景象,从西炮台、老城门、海珠炮台、天字码头等标志性建筑,到普通市民、洋人的生活百态,应有尽有,被誉为广州 “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2003 年,广裕祠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物古迹保护奖・杰出项目奖第一名,这是我国首次获此殊荣,让这座古老祠堂声名远播,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前来探寻历史奥秘。

  1. 溪头村:溪头村,坐落于从化良口镇东北部,作为流溪河三大源头之一,这里山水相依,自然风光旖旎,空气清新宜人,仿若世外桃源。村口处,黄花风铃木在特定季节绽放,金黄灿烂,如一片金色花海,美不胜收;漫步村内,古朴的溪头石巷两侧,村民摆摊售卖着各种当地特色商品,自制的腊肉、腊肠挂满屋檐,色泽诱人,香气四溢,还有新鲜的笋干、辣椒酱、芝麻酱等,原汁原味,充满乡土气息。阿娣豆腐花是村里的老字号,传承 40 年,细腻嫩滑的豆腐花入口即化,配上清甜的糖水,让人唇齿留香。村落周边盛产水果,3 - 4 月青梅挂满枝头,果香四溢,用其泡制的青梅酒,果香与酒香完美融合,清爽可口,还具解暑功效;6 - 7 月三华李成熟,果实饱满,皮脆肉爽、汁多味甜,这里也因此被称为 “三华李村”;9 - 10 月柿子红透,软糯香甜,村民多制成柿饼,便于保存与分享。徒步上山,清澈的溪水潺潺流淌,溪底的沙石、小鱼清晰可见,孩子们在溪边嬉戏玩水,欢声笑语回荡山间,大人们则可沿着星溪线徒步,穿越茂密竹林、树林,翻越小山,一路欣赏如诗如画的山水风光,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让身心在自然中得到治愈与放松。

五、舌尖上的从化:特色美食大赏

从化,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不仅以其迷人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着世人,更以丰富多彩、独具风味的美食让人垂涎欲滴。从传承百年的传统名菜,到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特色小吃,每一道美食都承载着从化人民的生活智慧与热情,散发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成为游客们舌尖上难以忘怀的记忆。

(一)传统名菜:传承百年的经典风味

  1. 吕田炆大肉:吕田炆大肉宛如一位历经岁月沧桑却风采依旧的老者,在从化美食江湖中稳坐一席。它的历史可追溯至数千年前,吕田作为岭南人类发祥地之一,出土诸多新石器时代文物,位于此地的狮象岩遗址曾是古人类聚居之所。彼时,古人类凭借石器切割食物,肉块自然大而方正,这种古朴遗风在吕田延续至今。吕田人性格豪爽,以肥为美且热情好客,宴请宾朋时,大肉便是餐桌上的主角。这道菜选用上等五花腩,精心烹制,其外形方正大气,每一块都足有三厘米见方,色泽红亮诱人,宛如红宝石散发着光泽。入口瞬间,先是感受到肉质的紧实与嚼劲,继而脂香四溢,却神奇地毫无油腻之感。秘诀在于吕田人独特的处理方式,先用瓦锅煮水焯去部分油脂,捞起晾干后慢火蒸制,期间流出的油脂被尽数去除,最后以豆角干垫底再蒸,豆角干仿若海绵,将残余油脂吸附得一干二净,只留下纯粹的美味,让人回味无穷,不禁感叹其色香味美赛 “东坡”。

  1. 香叶乌鬃鹅:香叶乌鬃鹅是从化鳌头镇的一张美食名片,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这道菜的起源背后藏着一段浪漫传说,古时从化有员外选婿,以鹅为考题,农家小伙阿牛巧用村边鸡心黄皮叶与山桂叶,舂烂加蒜茸、糯米、酒等,用大瓦煲文火焖制,鹅肉香气袭人,成功抱得美人归。如今,这道菜选用当地优质乌鬃鹅,专吃草长大,肉质紧实鲜美。烹制时,将黄皮叶、香茅、香叶等香料舂烂,与蒜茸、糯米、酒等混合制成独特配料,涂抹鹅身,经油炸、焖煮等多道工序,鹅肉充分吸收香料精华。出锅的鹅肉色泽金黄,表皮微焦,散发着诱人光泽,切块摆盘,搭配清新青菜,宛如艺术品。咬上一口,鲜嫩多汁的鹅肉裹挟着浓郁独特的香气,黄皮叶的清新、香料的馥郁与鹅肉本身的鲜香完美融合,瞬间在味蕾上绽放,味冠群鹅,令人陶醉。

(二)特色小吃:街头巷尾的烟火气息

  1. 粉包:粉包是从化人早餐桌上的常客,看似平凡却饱含温情。清晨,漫步从化街头,无论是街边略显简陋的小摊,还是精致温馨的早餐店,都能觅得它的身影。粉包并非传统包子模样,而是用晶莹剔透的三角粉皮,裹着丰富馅料。这粉皮乃是将米细细磨粉,再以传统工艺精心制作而成,薄如蝉翼却韧性十足,入口软糯又不失爽滑。馅料更是丰富多样,常见的有沙葛、豆角粒,师傅们巧手将其与猪肉、虾米等搭配,炒熟调味,香气四溢。轻轻咬开粉包,粉皮的米香率先袭来,紧接着馅料的鲜美在舌尖散开,层次丰富,若是再淋上些许酱油,咸香滋味愈发浓郁,让人欲罢不能。忙碌的清晨,几个粉包下肚,饱腹感与满足感油然而生,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

  1. 艾糍:艾糍宛如春日田野里的一抹翠绿,带着清新自然之气,闯入人们的生活。作为传统客家美食,它承载着从化客家人的乡愁与传承。每年艾草生长的季节,村民们纷纷采下鲜嫩艾草,洗净煮熟后,与蒸熟的糯米巧妙融合,反复舂捣成软糯米膏。馅料则以花生、芝麻为主,炒熟碾碎,加入适量白糖,香气扑鼻。包制时,揪一团米膏,捏成圆窝状,填入满满馅料,收口搓圆,放入蒸笼蒸熟。刚出锅的艾糍热气腾腾,色泽翠绿喜人,仿佛将春天的生机锁在其中。咬上一口,艾草的清香瞬间在口腔弥漫,混合着花生、芝麻馅的香甜,软糯又富有嚼劲,甜而不腻,满满的都是大自然与手工制作的味道,成为从化人四季皆爱的美味点心。

六、结语

从化,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底蕴的城市,从古代南越之地的 “开化” 到如今现代化的广州从化区,一路走来,每一寸土地都铭刻着岁月的痕迹。它以独特的历史、多样的人口结构、迷人的旅游景观和诱人的美食文化,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魅力。在这里,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相互交融,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既有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的壮美秀丽,又有钱岗古村、溪头村的古朴厚重;既有吕田炆大肉、香叶乌鬃鹅等传承百年的美食,又有粉包、艾糍等充满烟火气息的特色小吃。从化,恰似一颗深藏在广州东北部的璀璨明珠,散发着迷人光芒,等待着更多人前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领略它独特的韵味。相信在未来,从化将继续依托自身优势,在时代浪潮中砥砺前行,书写更加辉煌灿烂的篇章,成为人们心向往之的宜居、宜游、宜业的理想之地。不妨背上行囊,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亲身探寻从化的无尽魅力,开启一场难忘的心灵之旅。